长牌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长牌文化

南通长牌的艺术文化特征

南通长牌的艺术文化特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摘要]南通长牌是南通地区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它形成于元末明初,具有独特的地方艺术特征和地方文化特征,地方艺术特征表现为创作的随意性和造型的平面性,几何性,地方文化特征表现为民俗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以及民众群体心理的认同。

[关键词]南通长牌;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KS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93(2011)01-0056-04

[收稿日期]2010—12—3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地方民间艺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08SJB7600007)

[作者简介]洪娟:女。江苏南通,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装饰艺术研究。

南通长牌是南通地区特有的一种牌类游戏,亦称纸牌。南通地方人们叫其为“笃子胡”或“游胡”,在南通的城市和乡村普遍流行。南通人是不怎么热衷于玩打麻将,认为远不如长牌这样变化复杂好玩。长牌是一种长条型的纸牌,其标准尺寸为长9cm,宽2cm。长牌由l20张牌组成,分别为条,饼,万及红花,千字,白花。其中条,丙,万共有一百零八张,分别是一至九的条,丙,万。老将千字,红花,白花各四张为一十二张,另外,四张九条也是作为老将的,这样并称四老将。百搭的用处就是抓到者可以把它当其它任何牌使用。附张的{福,禄,寿,禧,财)的打法主要在如皋,海岸和如东一带地区流行,玩法更为刺激。南通法。如果说“童子戏”在通西北部很有市场的话,“游胡”则遍及通州。南通长牌作为一种民间流传的娱乐游戏,也如同南通其他的事物一样,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

一、南通长牌的起源

南通长牌最早属于木刻版画,木刻版画在明,清两代处于鼎盛时期,产地几乎遍布全国。从牌面的图案来看,主要有西游记,白蛇传,八仙三大主要素材。《西游记》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虽然起源于北宋时期,但是在在明清时期才成熟盛行,被认为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而八仙的起源和版本更是繁多,直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才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有此可以考证出,此牌大约形成于元末明初,玩法借鉴于盛唐时期的“麻将”。

20171110173112.png

南通当初为长江中一处沙洲,称“胡逗州”,为服劳役的地方。由于在江中,交通不便,又因在春夏秋季常受台风影响,无法登岸押解人犯,衙役们时常闷得发慌,又没有什么销遣的,于是就用长牌来娱乐。当然,长牌并非通州独创,古典文学巨着《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就有关于长牌的记载,文中称为斗纸牌。老祖宗史太君闲来无事,常和薛姨妈,王夫人,凤姐等人斗纸牌。。看来这长牌也是源远流长。现时的人们常常把玩长牌和赌博联系在一起,这实在是有点冤枉了它。任何事物都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而社会属性则可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长牌也不例外。

二、南通长牌的艺术特征

南通长牌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来源于地方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南通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产生的集体审美意识,来源于民间艺术家独特的造型意识和思维方式。

20171110172726.png南通纸马

1、创作的随意性

由于早期的南通长牌就是木刻版画,它先是将画稿绘于木板之上,用专用刀具将画稿雕成凸线,再将雕刻板上刷上颜色(一般以黑白为主),最后用较厚的纸印刷成图像。南通长牌多以线造型,以色为辅,这与南通纸马有很大的相似处。南通纸马是供人祭祀后焚烧的神像,当地人称之为“菩萨纸”。由于它不存在永久性,往往印刷在廉价的土纸上,刻工粗略随意,多以线造型,反而显出一种大气。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择取昂贵的材料,因为要批量制作,只能寻求最廉价,最便利的材料作为加工材料,这与画面粗犷,质朴的风格有了相互的呼应。南通长牌的创造者并不把艺术创作本身视为一项专业性的艺术活动,而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从事创作。这种创作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创作者的态度是真诚随意的,从而使长牌的艺术风格也相应的质朴自然。

2、造型的平面性和几何性

纸牌是一种游乐竞技的娱乐项目,它被限制厘米,宽2厘米的方形纸片上。它不同于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水浒人物纸牌,在构图中突出水浒英雄人物的头部特征,以便于人记忆与识别。南通长牌因其娱乐功能而使造型功能有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造者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但事情往往出现相反的情景,正是由于这小小的方寸之地,使创造者反而以小胜大,创造出别具格的艺术样式,从而展示了南通长牌独特的造型风貌。南通长牌在造型上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征,即造型的平面性和抽象的几何性。它回避造型三维空间的深度表现,使用的是对原型的复现和对对象最纯粹的抽象表现手法,使之具有永恒性和任意性。

南通长牌有两种看法,可以看牌面下部三分之二为几何形体组成的抽象图案,它主要分为条,饼,万三个系列。条的图案类似于以前南通老百姓纺纱的锥子形状,饼的图案类似于古代的铜钱形状,万的图案为最简单的圆点形状,根据图案的多少来区分大小。也可以看牌面上部三分之一处西游记,白蛇传等小说中人物的绣像。三厘米高的全身人物线描显得造型生动,线条简练。整个牌面以黑色为主,少量套红,显得简洁利落,素有“微型民间版画”之称。人头牌相对的人物见下:

一条 小雀儿 二条 吕洞宾 三条 曹国舅 四条 韩湘子 五条 汉钟离 六条 张果老 七条 白娘子 八条 洛阳桥 九条 佛

一饼 寿星 二饼 铁拐李 三饼 猪八戒 四饼 唐僧 五饼 孙悟空 六饼 乌龟精 七饼 蚌壳精 八饼 刘海戏蟾 九饼 麒麟送子

一万 穆桂英 二万 蓝采和 三万 许仙 四万 沙和尚 五万 何仙姑 六万 喜星 七万 小青 八万禄

南通长牌的图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个先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是在南通民众世代相传的民俗范畴中筛选出来的。南通长牌作为一种“运动”的娱乐项目,显然比静止的作业更具有吸引力,而打牌的过程不仅使参与者游戏与娱乐的心理得到满足,又使南通民间美术与长牌活动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打长牌这一民俗娱乐活动借助民间美术的东风,为人们所喜闻乐打,发生更广泛的影响。

三、南通长牌的文化特征

南通长牌“首先为需要所策动,需要是人类活动的最初要求,体现了人类对某种目标或理想的憧憬”。南通人民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物质要求后,还有着精神的需求。南通长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为解决人民生活需求而服务,从造物和审美方面丰富了民众的生活,使民众的生活不断的得到充实。可以说,南通长牌创造了生活,也创造了美。

1、民俗文化与生活的复合

南通长牌具有文化性和生活性双重特征,它以南通风土人情为文化内核,以“娱乐大众”为外表,呈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规矩;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构成南通长牌特定的生活形态。
南通长牌的审美意识与整个南通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南通长牌作为南通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自始自终反映了南通民众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这使得南通长牌贴近百姓的正常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南通长牌的创造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又促进了南通长牌的发展,这种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南通长牌带着朴素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这一点看,南通长牌的精神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保持着清新质朴的风格。它与南通民众亲近,不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傲人,它使得民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就像钟敬文说过:“简单地说,和我们一样,在民众,艺术也是一种生命的花——美丽的,但同时还是实用的花”。

南通特有的民俗文化史南通长牌图案的文化背景材料,南通人独有的民俗心理为揭示南通长牌上的人物和图案提供了一把钥匙。比如沿海地区打长牌喜欢加上福绿寿喜,其实是生活给他们留下的历史印记。因为南通的先民很多都是流放过来的,自南北朝后的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等重罪。在当时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子多福多,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是多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谁,一旦遭受到流放的刑罚,一定被认为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情。况且流放的地点不是苦寒之地就是人烟荒芜的绝域,生存条件是极其艰难。被流放到南通这一着名的流人聚居处,先民在当时这块渺无人烟的荒芜滩涂土上开垦土地,制盐为业,搭棚为家,艰难的生息繁衍。南通先民长期挣扎于生活底层,所以他们对福禄寿喜的热烈憧憬和真挚追求是绵绵不绝的。其实,南通长牌上的众多人物和图案形式不仅要归功于劳动人民主体的创造力,更要感谢南通人文化意识中的民俗性,它为南通长牌这种大众艺术样式提供了原料和补给。

笔者认为,休闲时适度玩玩长牌,利大于弊。其具有锻炼手,眼,脑的功能,能够使人思路敏捷,相对于老年人,还能防止老年痴呆症症,延年益寿,其乐无穷。笔者的外婆,一生酷爱南通长牌中的“割韭菜”打法,寿至90时还耳不聋、眼不花。笔者的母亲亦偏爱长牌,年逾古稀,看来较同龄人起码年轻五岁。

2、民众群体心理的认同

南通长牌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烙上了地方性共识的印记,她实质上就是地方民众的感受和认同。南北方文化中的神话,巫术,图腾等文化艺术的运用是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生存的南通民众的共同约定。

南通人民对神话传说情深意厚,他们把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统表现在心爱的艺术作品中。八仙,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能在长牌中担任主角不仅是因为长牌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属于民俗,是从百姓群体意愿中提取并再创造的,这些典型形象是代表着普通百姓对它们的认可。“白蛇传”,“西游记”的传奇故事一经诞生,就与南通民间美术结合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这些故事时常在老百姓心目中活灵活现,还有那妙趣横生的拟人化蚌精,龟精都在南通民众心中深深扎下根。'这些动物之所以能堂而皇之的闯人人的精神世界,充当起重要的角色,是因为在神话中涉及到思想的理想形式和审美的虚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想象的版本。

可见,南通地方文化在南北文化的剧烈冲突下,在长期的裂变溶合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民众人情和审美情感的文化系统,并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

南通长牌不存在独立意义上的纯粹审美活动,“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性特点的创作观念不仅是建立在某种共同风土习俗上的情感意识,更是这群体意识凝聚的产物”。

四,总结

由于民间美术具有土生土长,自生自灭的特征,由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品很多都随着岁月的冲击而灰飞烟灭,但南通长牌作为“硕果仅存”的艺术关键得益于它是完全结合着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的娱乐需求的。南通长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满足了民众的需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打法和玩法。南通长牌因为这种稳定性和内在的延续性而形成了强烈的南通地方色彩,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特色。

注释
笃子胡一般需要四个人,三人打一局,一人休息,轮流休息,轮流做头家。
飘胡是指除了碰的对子,手里都是三个相同的,可加上
手里除了麻将对,其它都是按顺序的三个一组的条,丙,万所组成,不允许碰,吃。
是前两种胡法的混合体,有碰的也有三个一组的顺子。牌除了自摸外,别人出冲(点炮)也可以胡。只要胡数够就可以胡。
“割韭菜”四人打,不休息,轮流坐头家。现在一般没有人打韭菜,除非很老的老人家。

参考文献
EI-I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E23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E3]陈建勤。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文武)